校本研修

当前位置: 首页 >>校本研修>>正文

区域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发布者:肖新悦   发布时间:2024/10/18 16:00:11   浏览次数:312

一、“深度学习”概念界定

       2005年,黎加厚教授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与众多思想关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

       2016 年,冯晓霞教授在中国学前研究会学术年会上作了“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报告,并以“五月的风”为例分析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首次将“深度学习”引入学前教育领域。

1.幼儿的深度学习

       田波琼、杨晓萍教授在《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支持策略》一文中提到:

深度学习不是指向复杂深奥的内容、也不偏向于“小学化”,它更多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中是否发生深层次思考,是否有真正高水平认知活动的参与。从学习的性质、态度、目标、过程、态度、效果来看,幼儿的深度学习就是一种有意义、具有高投入的主动性、培养幼儿高阶思维能力、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于批判、促进幼儿高阶思维发展的一种高级学习。

2.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冯晓霞教授: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具有长远效果的学习,可以通过创设包含问题的游戏情境、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适当引进“主题”以在教学与游戏之间搭建桥梁、尊重幼儿的兴趣及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思考等策略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深度学习与区域活动的关联

1.深度学习是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目标

      联系实际生活,

      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形成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

      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

      在新旧知识经验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中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力,保证幼儿深度学习的主动性。

3.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主题形成的思考较少。

      对幼儿批判性地建构知识的关注不够。

      对幼儿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指导不足。

      对幼儿发现和分析及解决区域活动问题的引导不足。

三、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创设适宜主动学习的游戏条件,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支持不是直接介入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区域活动情况和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方式。提供有效的游戏支持,注重激发幼儿区域活动中深度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鼓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批判和联系建构 ,注重引导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注重培养幼儿的高阶认知能力 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652664982863408712.jpg

微信图片_20241105143533.jpg